「教養可以這麼浪漫」Part II 摘錄 |
2008/05/29 ~ 熊 ~ |
【作者】 李偉文
茲摘錄讀後有感觸的文字,但願沒有觸犯智財權 :P
本書值得擁有與閱讀,有別於時下對教育的焦慮,讓家長學習放輕鬆。
◎
每個人都是當了父母之後,才開始學著做父母的,手忙腳亂是必然,同時面對三姑六婆的指導與養育秘笈,無所適從也是正常的,但是千萬要記得台灣俗諺提醒我們「一枝草一點露」,你怎麼做,你做了多少,都關係小孩的一生與未來。當父母的動作可以迅速有效率,但是心情一定要放輕鬆。
孩子出生之前,一定要記得安排好後勤支援系統,以及預做工作與生活作息的變更準備。有父母親的補位,是最理想的,不管是公婆或是岳父岳母,不然也要想好偶爾可以臨時托嬰的地方,才不會影響夫妻倆的生活品質。
生活常規 安全環境,成長不侷限
人們往往會發很多心力去防止小孩子做這做那,弄得大人精疲力竭,不如製造一個環境讓小朋友什麼都可以做,就不用緊迫盯人了。
沒有電視只有書香
小孩子在沒得選擇,沒有其他誘惑之下,就可以愉快且專注地培養出好的生活常規,而且親子關係也會比較好,比如沒有電視,當父母的就不需要整天喊著「不准看電視」或交換條件「功課做完才可以看電視」,彷彿做功課是義務,是不得已的,是痛苦的,看電視反而是獎賞,同時這也會喪失了我們培養孩子視學習為一種愉快經驗的機會了。
水壺隨身帶,何須包裝飲料
小孩最需要的是大人的陪伴,這種親子的互動價值不是任何物質可以取代得了的。甚至只有拿掉外在的且過多的文明干擾,才得以呈現出陪伴孩子重回自然,尊重生命的習慣。
我們沒有辦法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,無微不至的照顧著,因此從小養成好的習慣,以及透過孩子的認知與同意所形成的紀律,就相當重要了。所謂紀律就是孩子可以自由選擇下還願意這麼做。養成過程裡,父母親以身作則是關鍵因素。
小孩子最討厭的就是父母把他們跟別人比較,尤其是兄弟姊妹之間互相刺激比較。
對嬰幼期的孩子來說,最重要的是安全感而不是訓練獨立,這些他們熟悉的東西正是他們安全感的來源,當他們面對廣大新奇陌生的世界進行探索時,內心的需要一些熟悉的物品當他們心裡的依附與寄託。
父母是弓,孩子是自由的箭
教養不只是沒有標準答案,即便知道大致的方向,但是其中輕重的拿捏也是因人而異,就像走在平衡槓上,在兩端之間擺盪。比如說當孩子求助哭鬧時,若是為了訓練獨立長久不理拿他的感受,孩子又會因此學得被動與沮喪;不過也不能孩子一哭就立刻滿足他,專家說,要讓孩子痛快地哭幾下,讓他知道做點事才能得到所需要的東西。因此若總是在孩子肚子餓之前就餵飽他,這就是溺愛,反而無法讓孩子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。
進入學齡期一直到青少年時期的孩子,內心時常會有安全感與獨立的兩種矛盾心情交互出現,也開始因為了堅持自己的竟見而逐漸學會反抗父母、與父母頂嘴。
或許大部分父母太忙,沒時間好好和孩子溝通,常常就是以「我是為你好」這麼簡單的一句話,要孩子聽從自己的意見。我自己是覺得,面對孩子與我們有不同的看法時,我們其實不必用高壓的態度「教」孩子,而是要去了解他們,引導他們。換句話說,少一些命令式的教訓,多一點溫暖的分享。
我們要區分陪伴與干涉是不一樣,孩子喜歡有人陪伴,但是討厭別人干步。若是父母在屢屢看不慣的心情下強制孩子改變、不斷地干涉,那麼倘若干涉成功,孩子雖然屈服了,但這其實也同時養成他們「依賴」的習慣。
紀伯倫的<弓與箭>:
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,
他們是「生命」的子女;
你可以給他愛,
卻不可以強加你的思想,
因為他有自己的思想;你可以給他身體的居所,
卻不可以禁錮他的靈魂,
因為他的靈魂將居於明日之屋。你是一把弓,
你的子女是生命的箭;
你可以盡力把它送向遠方,
卻不能規定他的落點。
成長就在轉瞬間
因為人們無法自始即懂得完整觀照自我,所以上帝才創造了孩子讓人有機會回溯生命。在回溯的過程,有時候大人會不小心加入太多的期望或期待,以彌補自己當初欠缺的東西或未達成的願望,而這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會讓孩子承受太多的壓力,甚至讓她們在大人期待的陰影中長大。因此,要隨時提醒自己「放輕鬆,只要陪著孩子一起玩耍就好!」
◎
有句非常有名的廣告詞--不要讓你的小孩輸在起跑點上。顯然是將人生當成是一種競爭,比成績好?比考試考得好?比賺錢多?
我不認為人生是某種競賽,我認為人生重要的是那過程,而不是最後的目的。若只為某個目的而活,不僅對小孩,就連大人都是種傷害。養活孩子很容易,要教育得當就得相當花費心思了,肩上的擔子似乎更加沈重了。
所謂天下父母心,多少父母除了為孩子付出很多心力之外,還在「為了她們好」的大帽子下,對孩子做了很多的限制與要求。
其實,應該不必擔心孩子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,不要企圖把他們塑造成什麼樣子。因為世界變化太迅速了,未來會是什麼樣子,現在的我們根本無從想像。既然我們無法教導他們現在不存在的東西,那麼培養他們面對未來挑戰的信心與能力,或許是家長現在唯一可以做的。就像在孩子的生命花園裡會長出什麼花草,我們不知道,但是我們可以孕育土壤的生命力,讓孩子在「愛與安全感」的環境中長大,就是「心靈土壤」擁有各種可能性的最重要基礎了。
的確,我們的任務只是幫助孩子們高高興興地過日子。其他的,就隨他們自己發展吧!
峇里島有句諺語:「只要孩子們快樂,他們隨時可以學會翩翩起舞,學會當醫生、藝術家,或任何他們想做的事,因為他們已學會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。」從大腦的學習發展來看,研究也證明在快樂狀態下的學習才記得主、記得久,而且因為快樂,才能有主動學習探索的可能,這種快樂且積極主動的生命態度,無論從事什麼行業,都一定會是傑出人員,也會對社會有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