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周教育特刊-用中英文床邊故事不花錢教出雙語小孩

2007/07/09
~ 熊 ~

本篇文章摘自: 商周特刊優勢系列 教育特刊
作者:陳雅潔

語言智能相當重要,除了藉由表達事實與概念,吸收知識。甚至能幫孩子發展自制力,避免莽撞行為。而訓練語言的最佳方式,就是大量閱讀。

九歲的小霽和同齡男孩一樣,有發洩不完的精力,每天放學回到家,趁著天還沒暗,爸爸會讓他在新店家附近騎腳踏車,享受隨著不同季節變化的山色。碰上下雨天,就和同學在家下圍棋,或是玩扯鈴、堆積木,然後再吃晚餐寫功課。

但和同齡的孩子不太一樣的是,電視和電玩在小霽生活中所占比重極低,只要動態活動一停,他不是讀課外書就是畫畫。他最近迷原文版的《哈利波特》,沒有太多插圖,只有作者J.K.羅琳巧妙的筆法帶他穿梭出神入化的魔法世界,這個9歲的孩子彷彿沒有任何語言障礙,讀得津津有味。

小學3年級的功課開始有些難度了,問他最喜歡的科目,小霽會告訴你:「我超喜歡英文,而且超拿手的!」事實上他真的拿手,在所就讀的雙語小學內,他最近才拿下班際英語演講比賽的優勝,房間裡也展示著過去2年他拿到英語查字典比賽和寫作比賽獎狀。

孩子有超齡的語言能力,小霽的爸媽當然高興,不過如果不是因為學校制度裡的需要,他們從沒想過把小霽送去參加比賽。其實這對5年級夫妻最初的目的,只是希望孩子能自在掌握認識世界的工具,並不是要在學業或競賽中得到勝出的快感。請他們分享教育小霽的獨特方式,小霽的爸爸想了一想,應該就是從小霽還在媽媽肚子裡開始,到現在每天從不間斷的「床邊故事」。

小霽的爸爸是藝術家林銓居,媽媽是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曹鸞姿,但因為在廣告業的深厚資歷,更多人熟知她的英文名字Becky。這一對藝術圈的金童玉女,共通點是對於追求新知與藝術創作的熱情。

在Becky懷孕後,有一天覺得,像閱讀這樣充滿樂趣的好事,應該要和寶寶一起分享,於是,林銓居拿起自己正讀到一半、義大利當代作家卡爾維諾的作品,對著Becky的肚子輕輕念了起來。從那一天開始,小霽每天睡前的床邊故事持續到現在將近10年,從來沒有間斷。

說故事和語言的學習真有這麼強的關聯嗎?Becky說:「肯定有。」因為後來他們發現,當初不經意建立的習慣,讓小霽對認識新的故事充滿期待。從一開始爸爸捧著書,一句句讀給小霽聽,到父子兩人可一起從圖文對照中進行新的冒險,漸漸小霽了解這種對故事的期待,只能從閱讀中得到滿足,自然也就養成他對閱讀的高度興趣。透過對文字的咀嚼,從閱讀中學習語言的結構,沒有什麼比這樣更有效的。

自創中文拆字教學法 每個字都有個故事

一開始,林銓居和Becky並沒有刻意讓小霽接受雙語教育。事實上,林銓居和Becky都堅持中文很重要,「未來的世界一定是中文的世界。」小霽的中文底子因此打得很深,識字能力也在同齡孩子之上。

小霽開始認字的時候,是這家人一起在美國時。由於手邊中文資源有限,也沒有適合小朋友的中文教材,林銓居依中國造字的六書原則,自創拆字的方式,讓小霽認識中文字。例如「塵」這個字,林銓居告訴小霽,就是一隻鹿在土地上奔跑,揚起了灰塵,所以「鹿」加上「土」就是「塵」。把每個字都變成一個故事,或形成一幅圖像,小霽就這樣慢慢的認得越來越多方塊字。

林銓居在小霽6歲之前,就為他訂下「挑戰 5000字」的目標,到現在小霽認識的方塊字,大約已有4000~5000字。他現在能夠背誦共88句、616字的白居易〈琵琶行〉,而且不是死記。因為當初林銓居帶著他一句一句的念,把詩中的情節解釋給他聽,小霽對詩中境遇坎坷的才女與白居易相遇的故事清清楚楚。林銓居還記得,教他念完這首詩時,小霽忍不住說:「我好像看了一部電影一樣!」故事的魔力,就是這樣在孩子身上施展開來。

英文真正進入小霽的生命,是在他約1歲半、剛開始要學說話時,Becky因工作緣故前往美國,全家因此一同搬去當地住了2年。Becky認同,學語言的確需要環境,小霽因緣際會在美國讀了2年幼幼班,為英文打下好基礎。

但孩子記性好、忘性也快,重點在於回台灣之後,怎樣維持他對新語言的好奇心。於是從那時起,他們家裡的日常交談才又多了一種語言。而每天晚上的床邊故事,也變成先上演爸爸的中文時段,接下來換媽媽的英文時段。

除了藉著每天晚上和小霽分享床邊故事外,林家另外的方法是帶著小霽到處旅行,透過英文來認識新地方和新朋友。

為了建立孩子的正確觀念,林銓居和Becky選擇把物質欲望降到最低:不買玩具。班上同學每人家裡都至少有一台PSP、Xbox或Wii,只有他一台也沒有,雖然小霽還是常會抱怨,但夫妻倆從來沒有妥協。反而大量投資在參觀藝文活動和旅遊上,他們每年都會帶小霽至少1~2趟的國外旅行,讓他早早認識更多人,也更認識這個世界。

與世界各地朋友通信 交換彼此生活經驗

「旅行的好處真的太多了。」Becky說,孩子對玩具總會玩膩,但對旅行的回憶卻很長久。也不必每次找新的地點遊玩,因為成長中的孩子在不同時候去相同的地方,還是可以有不同的體驗。

事實上當小霽還在襁褓中,夫妻2個人就帶著他開車玩遍歐洲。當然在小霽還小的時候,因為要顧慮到醫療便利性,旅遊地的衛生條件相當重要,所以去的都是歐美等先進國家。現在這項考量的順位逐漸後退,Becky開始想讓他認識更不同的世界,因此去年他們全家去了雲南,讓小霽對中國邊疆文化有了第一次接觸。

Becky 說,有些抽象概念,用說明的方式,孩子很難了解,卻可以在親身經歷過後一點就通。如一塊錢在現在的台灣社會用處不大,但是在其他地方可卻不一定是這樣,孩子原來很難想像,有什麼地方的一塊錢可以具有很大的價值,帶他走過一趟發展中國家之後,他自然就能夠了解,也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。這就是Becky理想中旅行的最大意義。

另外,旅行中和人的互動,也成了小霽練習英文很好的管道。只要在英語行得通的地方,小霽可以自在地向空服員、餐廳服務人員點餐,或是尋求協助。如果這趟旅行是林銓居或Becky要拜訪國外友人,小霽會和當地的大朋友、小朋友建立友誼,回台灣以後,以書信或是電話保持聯繫,交換彼此的生活經驗。

這種方式也拓展了孩子的視野,例如Becky在加拿大的朋友,為小霽報名參加世界自然基金會(World Wildlife Fund)的認養北極熊活動,小霽拿到證書的同時,也開始了解自己對於維護地球生態負有一份責任。這些日常生活中熟練操作語言的機會,都讓他更自然而然地習慣使用2種語言。

在用晚餐前的片刻,或是等待登機的空檔,小霽總是拿起他的小筆記本畫畫,在家裡也常可以看到小霽隨興的塗鴉。有時是邏輯嚴密的4格漫畫,有時則是抽象的色彩揮灑,但不論是哪一種,都沒失掉孩子童真的筆觸,而且問他畫了什麼,他總可以說出一個精彩的故事,這個孩子天賦的創造力連學校裡的外籍老師都注意到了。林銓居和Becky從不因為自己的期望,壓抑或引導小霽各方面的表現,「以後的事還太久,他也有權利做他自己。」只是用孩子喜歡的方式,慢慢將開創未來的工具交到他的手上



站內搜尋



本站其他服務

本站其他軟體



  • 股海快訊 (iNews123)

    提供特定個股新聞更新推播、股價警示推播、新聞社群分享以及每日個股收盤價等功能的股票App/股市App.


  • 藝文快訊

    讓你可以輕鬆追蹤含有您想要關注關鍵詞的任何藝文活動訊息,只要有最新的資訊,「藝文快訊」即會推播通知給你.


  • 當令蔬果花卉(AgriInfo)

    是不是常常在超市看到水果蔬菜的價格,總是不確定是當季蔬果?這個服務就是幫你很快判斷眼前的蔬果花卉的價格是否便宜。


  • 姓名筆畫吉凶查詢系統

    這是一個提供中文字康熙筆畫的小軟體,並根據農民曆計算每個名字或公司名的總筆畫以及最後的吉凶數,共有四種模式


  • 標案快訊

    讓你可以輕鬆追蹤含有您想要關注關鍵詞的任何採購標案,只要有最新的資訊,「標案快訊」即會推播通知給你.


  • 國道一路通(FreeWay)

    打開定位即實際地圖上繪製所在地中心附近的車況圖,可縮放地圖,不再是小小的縮小圖,快速了解高速公路的路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