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養危機 |
2009/05/07 ~ 熊 ~ |
作 者:盧蘇偉
出版社:寶瓶文化
個人非常認同作者對於為人父母的觀點,「長不大的爸媽,是教養裡最大的危機!為孩子做得愈少的父母,才是愈好的父母!」後面這句話的適用前提,乃針對過度照顧孩子、過度擔憂的父母,而非棄小孩於不顧、未盡責任之父母。
書中如實披露社會不同層面父母所衍生的問題,有終日為三餐所苦、弱勢族群,也有高學歷、事業有成、日進斗金的企業家。讀完全書,對於作者的智慧與耐性,不論面對輔導學生或家長,都有超乎常人的彈性與靈活,以及對當事人的尊重,由衷敬佩!
對於身陷人際糾葛、或類似教養困擾的人,本書將有助於開拓一番新的視野與自我檢視。
茲摘錄書中讀後有感的字句。
Part 1 家會傷人
- 沒有男人的家
她雲淡風輕地敘述著:周遭許多家庭都有同樣的情況。男人是靠不住的,只能靠自己,不然怎麼辦呢?
一個四十歲不到的生命,經歷未婚懷孕、婚姻失敗,加上遇人不淑和子女的不懂事,而她都無怨無悔地承擔,我能多說些什麼呢?
我曾試著幫她找回一點公道,但每次和她見面,我什麼也說不出口。她不覺得自己受到委屈,不認為她的爸爸、先生、兒子、女兒的男朋友,有什麼不對,一切都是她自己願意承擔,沒有人強迫或勉強過她。… 我只能在我輔導的個案身上,讓他們能認知一個男人該負的責任,別再以為沒有責任的男人是應該的,或是女人就是應該這樣的。
我不認為父母的觀念一定適用在我們身上,而我們可以重新選擇我們要的。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,不幸和痛苦,大多是我們自己的選擇,不應該全部歸責於原生家庭和父母;我們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,一切都由我們自己做決定。
- 誰該負責任?
一個沒有責任的男人來自什麼樣的背景呢?為什麼有些男人遇到困難就退縮逃避,甚至於暴力欺負自己的妻小呢?如何才能避免讓我們的家庭,再培育出大「爛」人來危害另一個家庭呢?過去的我們改變不了,我們如何從現在開始讓一個男人學會為自己及家庭負責呢?悲情認命的女人是無法讓一個製造困擾的男人轉變,什麼是可以讓一個男人轉變的動力呢?
愛是唯一的道路;但愛不是無止盡的縱容,愛是讓一個男人在責任中看見幸福,而不是痛苦。愛是讓一個男人能在被需要、依賴、信任的過程中,自動自發的付出所有並得到感恩,一個家有良性的循環,才能讓一個男人明白,做一個有責任的男人,才能得到他期待的幸福和尊嚴。… 用求助和感謝來激勵他們,會比嘲諷和責備容易喔!
- 陪孩子一起長大
男人和女人講話的模式是很不同的。男人比較想知道事情的重點和解決問題的答案,他們不想聽一些無關緊要的廢話,如果他們感覺不舒服,就會大吼大叫、發脾氣,常常為自己一觸即發的脾氣感到困擾,但男人並無惡意,他們只是想讓別人知道「我現在正不舒服,別再打擾我」;女人則比較細膩,通常會依情緒的變化過程來描述事情,著重於過程、細節,並且反覆的思考,然而「想太多」的女人常常會不小心觸怒了男人,讓他們覺得不舒服。
人都有趨吉避害、追求快樂、逃避痛苦的本能,一個人沒有別人幫他分擔責任,他才會全神貫注的關心自身問題;我們的孩子大多被照顧過多,失去了自我警覺和為自己努力的本能。
父母要多多賞識孩子,也要記得賞識自己。
Part 2 沒有愛的家
一個人不舒服時,會習慣指責別人,這是正常的自我防衛機能,但只有勇於面對自己內在的期待和失落,為自己的不舒服負責,並感恩所有的一切,我們才可以從事件中自我解脫和成長,否則,我們會紛擾盤據我們的內心世界,永不得安寧。
彼此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在什麼樣的位置和距離,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才不會激怒對方,讓彼此不舒服。人一覺得不舒服,防衛機轉就會啟動,就會指責對方、攻擊對方,合理化我們的情緒,尤其對待我們的至親,情緒會更加直接,言詞會毫不保留的發洩出來。
愛需要一點點距離!才容易流動!
孩子需要什麼?不是金錢、不是玩具,更不是父母的「打分數」,而是無所求的關愛。父母的愛如果是沒有條件的,父母的支持如果是不要求回饋的,親子之間的互動就會比較容易些!
愛不能有期待,愛是沒有附帶條件的,付出只是為了這個家,父母能做的,不可以有太多的希望和比較。
愛是不能有失望,失望是由於我們假借愛的名義,做了許多與愛無關的事喔!
Part 3 先和自己和好
如果我們了解,一個家除了愛,其他的需求都是基本和有限,我們也可以因此卸下沉重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,讓愛成為家中最重要的支柱。在絕大部分家庭裡,愛都是停滯的,所以我們先要和自己和好,學會愛自己,才有推動愛的能量,讓家人擁有寬闊的心靈空間。
愛不是口號,而是行動,你若願意學習,願意調整想法和習慣,愛就會像氣流一樣充滿我們的家。別小看自己的小小一步,它可是家的大大希望,學會愛自己、和自己和好,一切都會變得簡單又容易喔!
過去發生的事已不能改變,但我們卻可以決定自己的現在和未來。「妳可以選擇抗爭,讓過去的經驗折磨自己,也可以重新做一個為自己負責,讓自己快樂幸福的人。」若能學習如何善待自己,生命才不會在仇恨中循環下去!
同樣的工作,我們不能改變,不如試著去感恩它們的存在;我們表面上在為別人付出,事實上,我們只為自己而生活。
給自己一張清單,把生活中所有辛苦難過的事全列出來,看看這些事真正花了我們多少時間:哪些事我們可以輕輕帶過,只演路人的角色;哪些事我們是非要辛勞付出、不可逃避付出的真正主解。如何從付出中獲得回饋,讓自己不要白做這件事;回饋不是要求別人感謝,而是我們從這裡學習到愛與被愛的經驗。
別做一個辛苦付出,而只得到痛苦和怨恨的人,那可真是人間最大的懲罰,一切都決定於我們自己喔!
有錢真好,但一個家如果只是有錢但沒有流動的愛,就不是真正的富有;做個真正富有的人,首先就要從關心家人做起。
想法改變,人的命運就會改變。
一個富有的人,如證嚴法師所說的,「不是佔有的多,而應是擁有最多的人。」(生命的經歷和擁有)
做一個自己滿意歡喜的人,做一個懂得疼惜自己、愛自己的人!如果我們不在乎自己,誰還會在乎我們呢?我們都不肯用心疼惜自己,誰會呢?一切改變都從自己開始。
Part 4 讓愛流動
愛是個經歷,必須給它時間和空間,它才容易流動;愛只能被經驗卻不能被物質占有!
父母的責任,就是在孩子犯錯時,仍能給予支持和鼓勵。永遠的支持和鼓勵是父母的天職,一個有愛的孩子才有希望,一個被父母期待的孩子才有未來!
家庭出現問題的時候,如果我們能夠各退一步,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和體會,許多問題都將不是問題,而是美好的經驗。
Part 5 愛是關鍵能力
能常保幽默感的人,是最有智慧的。再不舒服的事都會過去的,放輕鬆,凡事沒什麼大不了的,學會在生活中表演,因為人際互動大部份時候都是在演戲,輕鬆看待,我們的生活會比較好過些。
讓自己過簡單生活。
家人不是用投資報酬率來衡量的,如果不把愛放在家庭的第一位,這個家就會失去方向,看不到指引的燈塔。愛不是占有,而是分享!
個案:
某位媽媽是老師,她的想法是,名列前茅是理所當然的事。成績不好只有一個原因,就是不夠用功。
作者分享他的看法,班上有多少學生,就會有成績排名前後次序,家裡有幾個孩子,就會有不同的特質;這些特質都是孩子生命的一部份,假如我們宣稱對孩子和學生一律平等看待,就不能選擇以自己的期待去愛、去期待。有些孩子順從性高,容易專注,有些孩子就會有一些天生的困難,而老師和父母都不可能去改變他們太多,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他們走人生的這段路,做他們生命旅途上最好的啦啦隊,激勵他們為自己做最大的努力。孩子的分數不等於未來前途,排名也不代表孩子的優異與否,我們只在乎孩子面對事情時,把他喜歡的當成一回事,不喜歡的則盡自己的努力去把它們做好。不管結果是什麼,都當成是最好的結果、都是生命資產的一部份。
延伸閱讀:《以母愛為名》